灭鼠工作中常出现的误区
在很多除四害的单位的灭鼠工作中,常出现一些误区,这会对灭鼠效果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常见灭鼠误区一:饵料的盲目选择。一些单位调制灭鼠饵料以人的喜好来选择,,配出的毒饵,只有少数老鼠会吃,甚至各种鼠都不嗜好。鼠类的味觉、嗅觉与人类大不相同,鼠种不同,其嗜好也不相同。如褐家鼠食性杂,喜欢荤、水分多及甜味食物;黄胸鼠虽为杂食性,偏素食及酒味东西;而小家鼠则嗜好种子类食物。所以,应根据各种老鼠的生理生态和摄食行为特性来调配针对性的灭鼠饵料,因此,饵料是否选择正确是灭鼠成败的关键因。
常见灭鼠误区二:投放饵料的方式。由于鼠种不同、地方不同,投放毒饵重点也不相同。不同种类的老鼠活动的环境不尽相同。褐家鼠多在地面及近水源处栖息;小家鼠喜欢较干燥的中层橱柜中活动;广布南方的黄胸鼠主要在建筑物的上层繁衍。通常化学灭鼠,多注重地面布饵。灭鼠后残留鼠多为小家鼠和黄胸鼠。目前,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及交通运输等原因,黄胸鼠从东洋界已跨过黄河,在古北界—陕西、甘肃、宁夏有分布,并有覆盖全国之势。在西安家鼠中,1988年黄胸鼠占54.17%,为优势种。因此,放置毒饵应少粒多堆,注意高层布饵。如阁楼、柜顶及吊顶等高处的毒饵投放。抗凝血灭鼠剂的慢性毒力远高于急性毒力,一次性投放毒饵,不能充分发挥药效,应用此类药物不要性急,须分次投放毒饵才能提高灭鼠效果。一个单位的鼠类分布并不均匀,且年间也有变化,不能简单地均匀投放毒饵。投饵前应先调查或仔细观察鼠类分布,重点部位,投放毒饵量要足。
按老鼠的生活习性,要有效控制鼠患,首先要有长期治理鼠害的意识,如果想一劳永逸地控制鼠害是不现实的,需不断完善各项老鼠防治设施,避开灭鼠工作中常见的误区,老鼠防治效果才能长期有效。
相关资讯
同类文章排行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